Hello Robot Stretch 3:面向具身智能研究的开源移动操作平台
在具身智能与移动操作(Mobile Manipulation)研究中,研究者常面临一个现实困境:传统机器人平台要么过于复杂昂贵,部署困难;要么功能受限,难以支持前沿算法验证。
Hello Robot 具身智能平台Stretch 3移动操作机器人的出现,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——它不追求成为“全能”机器人,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权衡,成为一个“足够好”的研究加速器。
Stretch 3移动操作机器人的优势不来自单一技术的突破,而是一系列围绕“科研可用性”的系统性设计。
从结构精简到力感知创新,从开源架构到真实场景适配,每一环都指向同一个目标:让研究者更快地在真实环境中验证想法。以下是其“核心能力”的完整图景。
一、精妙权衡:为研究效率而优化的结构设计
Hello Robot移动操作机器人Stretch 3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工程上的精准Trade-offs(权衡)。它采用两轮差速底盘 + 垂直升降臂 + 水平伸缩臂的极简结构,仅用4个主关节即可实现末端执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笛卡尔运动,显著降低了机械复杂度与制造成本。
二、全域触觉感知:基于低减速比的力反馈设计
移动操作机器人Stretch 3的力感知不依赖昂贵的扭矩传感器,而是通过系统设计本身实现——利用其低齿轮比传动器(Low-Gear-Ratio Actuators)的物理特性,体现了其“以系统设计替代复杂硬件”的核心理念。
它的低减速比使电机电流与输出力矩高度线性相关;因此,仅需通过实时监测四个主关节的电流(无需额外安装扭矩传感器),即可高精度估算机械臂各部位的接触力。
此外,手腕内置高灵敏度三轴加速度计,可检测轻微碰撞与振动,增强环境感知能力。
核心优势:
- 低成本高可靠:省去多个高精度传感器,降低硬件成本与故障点;
- 全域感知能力:电流信号反映整每个力链的负载变化,使机械臂主要活动关节的接触(如臂身碰撞)均可被检测;
- 开发更简单:通过 move_until_contact 等高级API,轻松实现“盲操作”(如伸臂触碰后拉抽屉),无需深入力控底层。
这不是妥协,而是将机械、驱动与感知深度融合的设计智慧——用最基础的信号,实现真实的物理交互。
三、开放与灵活:面向开发者的开源架构
作为一款开源操作机器人,Stretch 3提供全栈ROS接口,支持与主流机器人软件框架无缝集成。具有视觉伺服、自主导航与遥操作等开箱即用的功能程序。
其计算单元支持外接设计,便于研究者根据需要搭载高性能计算设备。
模块化末端执行器支持快速更换夹爪或吸盘,提升任务适应性。
四、高效部署:提升科研可及性的关键特性
Stretch3开源操作机器人具备出色的可部署性(Deployability)。开箱后可在数小时内完成基础配置并运行基本任务,大幅缩短系统搭建周期。
尤为难得的是,它提供简洁的Python API——这在主流移动操作平台中极为少见,显著降低了控制与算法集成的门槛。
研究者无需深入底层系统,即可快速实现原型开发与实验验证,将精力聚焦于“创新本身”。
与此同时,其开放的仿真环境支持Gazebo、ROS 2与MuJoCo,便于实现从仿真到实机的平滑迁移,提升研究的可复现性。
五、聚焦真实场景:适配家庭服务机器人研究需求
Hello Robot移动操作机器人Strech 3基于大量人体测量数据而设计,充分考虑了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。
其尺寸、重量与操作范围均针对家庭环境优化,已在多个研究项目中用于物体拾取、开关门、插拔电源等典型任务验证,尤其在依赖力反馈的物理交互任务中表现突出。
- 宽度34cm,小于成人髋宽,轻松通过标准门框;
- 摄像头高度131cm,介于坐/站视高之间,视角接近人类;
- 工作范围从地面至110cm以上,覆盖厨房台面、床沿等关键区域。
这些设计确保Strech 3机器人在真实家居环境中“可行可用”,采集的数据也更适合训练面向人类空间的视觉与操作模型。
Hello Robot具身智能平台不止于实验室。其开放扩展接口支持激光雷达、自定义夹爪等模块接入,已在助老助残、清洁整理、远程交互等场景展开探索。更重要的是,统一硬件平台提升了研究成果的“可复现性”,加速了整个领域的发展。
结语:少即是多,让研究回归本质
Hello Robot的目标不是打造消费级产品,而是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可靠、可扩展的移动操作平台。Hello Robot 移动操作机器人Stretch 3以“够用即美”的设计哲学,降低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的系统性门槛。
对于科研者,它是高效的“研究加速器”——已有用户借助其高效部署能力完成实验并发表国际论文,让研究从“调硬件”回归“创算法”;
对于产业界,它是通往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有力原型,开箱即用的设计与模块化扩展性,大幅缩短从验证到落地的试错周期。它或许不是参数最强的机器人,但凭借实用的设计理念,正成为科研与工程转化中值得信赖的具身智能平台——让研究者少调一天硬件,多出一天思考,这才是对“创新”最实在的推动。
【版权声明】
本文部分技术内容及数据援引自论文《The Design of Stretch: A Compact, Lightweight Mobile Manipulator for Indoor Human Environments》,发表于IEEE ICRA 2022。
项目主页:https://github.com/hello-robot
如需转载,请完整保留本声明并注明原始出处。
✅ 感谢论文的核心贡献者:
Charles C. Kemp(查尔斯·坎普)
Aaron Edsinger(亚伦·埃德辛格)
Henry M. Clever(亨利·克莱弗)
Blaine Matulevich(布莱恩·马图列维奇)